2018年中级社会工作者考试政策法规模拟题(3)
2017年11月28日 来源:合肥良学教育 一、简答题
1.社会政策问题有何特征?
【参考答案】社会政策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公共性。公共性是指政策问题是社会上大多数人都要面对的,是在公共领域发生的。
(2)相关性。相关性是指任何一项政策问题都有着横向或纵向的相关因素。政策问题的相关性提示人们在分析解决一个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它的连锁反应的影响。
(3)主客观统一性。政策问题主客观统一性是指政策问题是客观现象与主观认识的统一体。政策问题的客观性主要表现为,任何公共政策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客观状态,不是人们主观臆想或猜测出来的,但是又和人们的认知、理解、判断、价值观念等不可分割,从而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2. 简述瑞典模式的含义与特征。
【参考答案】瑞典模式的价值取向不是享受福利的选择性,而是福利的普遍性,把社会权利作为提供福利的核心依据,它努力满足人们比较高层次的需要并在这种层次上追求平等。(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强调福利的普遍主义原则,强调公民权,强调权利和平等,福利的获得并不以是否就业为标准。普遍主义原则认为,只要公民活着,他就有权获得福利。
(2)以国家为基础,主张通过逐渐扩大预算来扩展社会服务。也就是由国家通过征收税款的方式筹集资金,制定各种社会福利计划来扩大社会服务。
3.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有何特征?
【参考答案】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有如下几个特征:
(1)具有明显的强制性。它由党和国家通过决策和立法对社会经济、社会生活进行强制性干预
(2)具有给付性。社会保障的目标只有通过社会保障给付才能实现
(3) 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的社会性首先表现在享受对象的普遍性上,还表现于社会保障责任和义务的社会化
(4) 时间性和地域性。时间性是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之间、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有相应的调整及不同。
4.社会政策与法规具有何种效益?
【参考答案】
(1)任何一项社会政策法规都有理论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价值实现,产生理论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理论效益是指通过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和实践的检验,不断总结经验,积累经验,为深化政策法规研究和新政策法规的出台打下基础。
(3)经济效益是指通过一定经济价值要素的投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果,使人们的利益分配关系更趋合理。
社会效益是指政策法规都是为解决一定的社会问题制定的,执行政策法规要掌握政策法规受动者的承受能力,保证社会的稳定,促使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执行政策法规一定要讲效益,并且一定要讲综合效益。
5. 社会政策与法规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包括什么内容?
【参考答案】政策法规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政治可行性——指政策法规方案获取政治资源支持的程度及对政治价值的影响,这是方案论证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
(2) 经济可行性——指执行方案所需要的一般性资源(财力)和特殊资源(人力、物力、信息等)的获取和支持程度。
(3)行政可行性——指政府行政部门执行力的大小和效能高低。
(4)法律可行性——指方案是否符合宪法、法律的有关条款及其精神。
(5)技术可行性——指方案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能够实现目标的程度。
6. 简要说明社会政策法规评估的类型。
【参考答案】
(1)从评估组织活动形式上看,可分为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正式评估指事先制定完整的评估方案,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并由确定的评估者进行的评估。非正式评估指对评估者、评估形式、评估内容没有严格规定;对评估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的要求。
(2)从评估机构的地位看,可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内部评估是由政策法规系统内部的评估者所完成的评估。外部评估是由政策法规系统外的评估者所完成的评估。
(3)从政策法规评估在政策法规过程所处的阶段来看,政策法规评估又可分为事前评估、执行评估和事后评估。事前评估是在政策法规执行之前进行的一种带有预测性质的评估。这种从单纯的事后检测变成事前控制的工具,是政策法规评估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执行评估是对在执行过程中的政策法规实施情况的评估。事后评估是政策法规执行完成后对政策法规效果的评估,它在政策法规执行完成以后发生,是最主要的一种评估方式。
7.社会政策与法规终结的作用有哪些?
【参考答案】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有利于节省社会政策与法规资源。
(2) 有利于提高社会政策与法规绩效。
(3)可以避免社会政策与法规僵化。
(4)可以促进社会政策与法规优化。
8. 我国社会保障的主要规范形式有哪些?
【参考答案】主要有:
(1)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第14、45、42、43、44、45、46、50条等均涉及我国社会保障内容,其中第45条是我国社会保障立法的根本依据。
(2)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男人权益保障法》等。
(3)法规。如各种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等。
(4)规范性文件,如决定、通知、意见、复函等。
9. 什么是社会政策问题?
【参考答案】
(1)社会政策问题是指应该由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权力机构负责解决的,且已经纳入政府工作程序,开始实际解决的社会公共问题
(2)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社会公共问题,但有些公共问题已经引起政府或全社会的注意,有些则没有引起注意。只有那些引起政府及全社会注意的问题,政府才能制定相应得社会政策进行解决
10.社会政策与法规有哪些功能?
【参考答案】主要有以下3个功能:
(1) 引导的功能。从以下3个方面体现出来的:明确目标;指导行动和统一思想。
(2)调控功能。包括了社会政策与法规调节和社会政策与法规控制两个方面
(3)促进功能。通过以下3个方面的作用体现出来:创造条件破旧促新和提供保护
11.对社会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有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
(1)对偏离政策法规行为的矫正监督。为了矫正偏离政策法规的行为,保证政策法规目标的顺利实现。在政策法规实施过程中,要监督执行者是否完整、准确地执行了政策法规,有没有偏离政策法规精神或违反政策法规规定的行为等
(2)对政策法规失误的矫正监督。在政策法规执行过程中具有多种重要的作用:预防性作用、保证性作用、补救性作用和评价性作用
12.为什么社会保障水准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参考答案】
(1)社会保障的水平不能超前。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保障水准,必定使社会保障发挥其稳定机制的作用,对社会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高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保障水准,必定挤压经济发展资金,影响必要的社会资本积累,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2)社会保障体制也不能滞后,低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保障水准,会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使社会成员产生不满,造成社会动荡,从而削弱社会保障的稳定机制作用,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3)社会保障立法必须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确定适当的社会保障水准
二、论述题
1.试论述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效果。
【参考答案】社会政策与法规效果有如下几种类型:
(1)直接效果。即政策法规实施对主体所要解决的政策法规问题及相关人员所产生的作用。比如,某些人的生活、环境或行为由于某项政策法规的推行或多或少地改变了。这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情况,相对来说是显而易见、较易测定的。
(2)附带效果。政策法规实施过程可能对并非直接作用对象的环境、团体、个人产生效能,这种效能超乎政策法规制定者原来的目标和期望,成为一项政策法规的副产品。如北欧国家的福利政策法规显然有助于实现某种程度的社会公平,保障那些贫弱孤寡的人们,却也助长了社会中一些人的依赖思想和惰性。
(3)意外效果。有时一项政策法规的推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投入很多,期望很高,却收效甚微;一种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种豆得瓜,没有太多的期盼和投入,却有出人意外的收获。
(4)潜在效果。有的政策法规明显有助于改善眼前的状况,产生短期效应,有些则不能。但是二者都有潜在影响,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表现出来。这种潜在效果虽然不易测定,但却很值得评估者的注意和考量。如一项以提高贫困地区儿童识字率为宗旨的智力开发计划,可能会在未来影响他们的发展和谋生能力。
(5)象征性效果。有些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内容是象征性的,它可能具有的有形效果是微不足道的,其初始的用意也不过是让有的人群得到印象,以为他们要求的问题已经解决或正在解决之中,从而减轻对政策法规的压力,或者也可能因此而激发起某种精神。如一项反贫困的计划或许没有实现目标,但却使人们相信政府关注着贫困问题。
2.简要论述专家会议决策法的特点及弊端。
【参考答案】
(1)特点:专家会议决策法是指依靠一定数量的专家的创造性思维来对决策对象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其状况做出集体的判断。它的特点有:
A.能够发挥若干专家所组成的团体的宏观智能结构效应,这种效应往往大于团体中各个成员单独创造能力的总和;
B.通过多个专家之间的信息交流而引发思维共振,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可喜的创造性成果;
C.专家会议还有助于专家们交换意见,通过相互启发的提示以及内外信息的交流与反馈来弥补个人意见之不足,并将所产生的创造性逻辑思维活动集中于战略目标,从而为重大的战略决策提供依据。
(2)弊端:
A.与会者人数有限,代表性不够充分;
B.权威的影响较大,权威一旦发表意见,其他成员往往会顺其思想发表意见,或者碍于情面、权势而不敢发表不同意见,产生所谓的“乐队效应”;
C.易受表达能力的影响。头表达能力较好的人,能够简明扼要并且有说服力地提出自己的论点。不善表达的人不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使自己的观点不能被别人知晓;
D.容易受“潮流”思想的影响。在决策过程中,一种新见解通常意味着要改变一个已被大多数人接受了的且习以为常的观点,发表这种新见解的人必然成为会议上不合潮流的人,与此相适应,他所提出的非正统的观点即使很有价值,也往往遭到怀疑甚至进而被否定;E.发言人受自尊心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在发表意见之后,往往不能冷静认真地考虑其他成员的意见。有时即使是明确知道自己的论据不够充分甚至出现错误,也不愿公开予以修改,因而使会议易出现僵局。
3.社会政策法规评估的标准有哪些?
【参考答案】
(1)生产力标准,是政策法规评估的首要的标准;
(2)效益标准,政策法规效益指达到政策法规目标的程度。这个标准关注政策法规的实际效果是否与理想目标相符,在多大程度上相符,还有什么距离和偏差。
(3)效率标准。政策法规效率是政策法规效益与政策法规投入之间的比率。
(4)公正标准,公正标准是指在政策法规执行后,导致与该政策法规有关的社会资源、利益及成本公平分配的程度。
(5)政策法规回应度政策法规实施后满足特定社会团体需求的程度,确立这一标准,目的是要从总体上衡量政策法规对社会的宏观影响。
4.我国社会政策与法规运行机制不够健全主要体现哪几个方面?
【参考答案】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l) 民主科学决策机制不够健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但是,尚有一些领导者对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的价值和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认识,改革旧的决策体制,是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2)控制机制不够健全。一项政策法规制定之后,需要进行有效的实施。但如果没有控制能力,结果会是实施不力或实施走样,甚至导致政策法规半途而废,即政策法规中途停止运转。
(3)协调机制不够健全。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带有某些试验性的新政策法规出台较多,有的新政策法规与其他政策法规之间配套不够,时常出现政策法规之间的互相碰撞和摩擦。
(4)监督机制不够健全。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如果缺少了监督,就有可能使错误的政策法规得以出台,使政策法规的失误得不到及时纠正。我国政策法规运行系统的政策法规监督机制特别薄弱,既缺乏对政策法规监督的职能,又缺乏对政策法规监督的意识,更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和办法。
合肥良学教育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合肥良学教育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一个打磨自己的过程,希望小编整理的资料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点击进入>>>>合肥良学教育—未来因学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