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备考】2021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精选案例题(11)
2020年12月23日 来源:来学网【摘要】冲刺备考!2021执业药师考试你准备好了吗?为助考生能够有效快速地复习,来学小编整理出有关2021年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精选试题,从基础到拔高,让广大考生能够轻松备考,取得一个满意的成绩!除此之外,更多2021执业药师备考热点资讯可点击>>>来学网2021执业药师板块!
第三节 解热镇痛及非甾体抗炎药
章节 |
分值 |
||
第三章 常用的药物结构与作用 |
2018 |
2019 |
2020 |
27 |
27 | 12 | |
第三节 解热镇痛及非甾体抗炎药 |
|
|
2~3 |
解热镇痛及非甾体抗炎药
解热镇痛药:水杨酸类(阿司匹林、贝诺酯)和乙酰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
非甾体抗炎药:羧酸类(吲哚美辛、双氯芬酸、布洛芬)和非羧酸类(昔康类与昔布类)
一、解热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是一类能使发热病人的体温降至正常,并能缓解疼痛的药物,其中大部分具有抗炎作用(除苯胺类药物)。解热镇痛药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选择性地抑制中枢环氧化酶,使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减少,发挥解热作用。
解热镇痛药可分为水杨酸类、苯胺类及吡唑酮类。
(一)水杨酸类
阿司匹林,又称乙酰水杨酸,是优良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同时还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等。
阿司匹林水解生成水杨酸(特殊杂质,能氧化变色)与三氯化铁试液反应,呈紫堇色,鉴别。
阿司匹林口服吸收迅速,大部分在肝内脱乙酰化生成水杨酸。水杨酸的主要代谢途径是与甘氨酸结合,形成水杨酰甘氨酸,以及在UDP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UGTs)的催化下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最后从肾脏排泄。
贝诺酯:阿司匹林分子中的羧基与对乙酰氨基酚的酚羟基成酯后的孪药。口服后在胃肠道不被水解以原型吸收,吸收后代谢为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
二氟尼柳:水杨酸的5 位上引入2, 4- 二氟苯基衍生物。
[单选题]关于对乙酰氨基酚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对乙酰氨基酚分子中含有酰胺键,极易水解
B.极少部分对乙酰氨基酚在体内代谢可产生乙酰亚胺醌,引起肾毒性和肝毒性
C.大剂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引起中毒时,可用谷胱甘肽或乙酰半胱氨酸解毒
D.对乙酰氨基酚在体内主要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从肾脏排泄
E.可与阿司匹林合成前药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乙酰氨基酚的结构及代谢。对乙酰氨基酚分子结构中的酰胺键相对稳定,在25℃和pH6条件下,t1/2可为21.8年。贮藏不当时可发生水解,产生对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和阿司匹林形成的前药是贝诺酯。
[单选题]属于苯胺类解热镇痛药的是()。
A.阿司匹林
B.二氟尼柳
C.吲哚美辛
D.布洛芬
E.对乙酰氨基酚
[答案]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解热镇痛药的分类及代表药物。阿司匹林和二氟尼柳属于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吲哚美辛属于芳基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属于芳基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对乙酰氨基酚属于苯胺类解热镇痛药。
[单选题]具有手性中心,在体内可发生对映异构体转化的非甾体抗炎药是()。
A.萘丁美酮
B.布洛芬
C.阿司匹林
D.双氯芬酸
E.吲哚美辛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布洛芬的结构特点及代谢。选项中仅有布洛芬为芳基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结构中含有手性碳原子,尽管布洛芬S-异构体的活性比R-异构体强,但布洛芬通常以外消旋体上市,因为布洛芬在体内会发生手性异构体间转化,无效的R-异构体可转化为有效的S-异构体。且布洛芬在消化道滞留的时间越长,其S:R就越大。
(二)苯胺类
对乙酰氨基酚,在空气中稳定,分子中具有酰胺键,故贮藏不当时可发生水解,产生对氨基酚。
本品不具有抗炎作用。临床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及缓解轻中度疼痛。
对乙酰氨基酚主要在肝脏代谢,主要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极少部分可由CYP450氧化酶系统转化成毒性代谢产物N-羟基衍生物和N-乙酰亚胺醌。
大量或过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后,肝脏内的谷胱甘肽会被耗竭,N-乙酰亚胺醌可引起肝坏死。服用时间不宜过长,剂量也不宜太大。各种含游离巯基(-SH)的药物可用作对乙酰氨基酚过量的解毒剂,如谷胱甘肽、乙酰半胱氨酸等。
二、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前列腺素(PGs)是一类炎症介质和致热物质,其中前列腺素E2致热作用最强。
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合成前列腺素所需的环氧酶(COX),阻断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而发挥抗炎、解热、镇痛作用。环氧合酶有两种不同形式:COX -1和COX-2。
分羧酸类和非羧酸类。
(一)羧酸类
芳基乙酸类和芳基丙酸类。
1、芳基乙酸类
吲哚美辛:含吲哚乙酸结构。吲哚美辛大约50%被代谢为5位O-去甲基化代谢物,有10%代谢物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排出体外。
舒林酸:利用电子等排原理,将吲哚环上的-N-换成-CH=得到茚类衍生物。舒林酸有几何异构,药用顺式体(Z)。舒林酸属前体药,它在体外无效,在体内经肝代谢,甲基亚砜基被还原为甲硫基化合物而显示生物活性。
双氯芬酸钠:标志性代表药物,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很强。不良反应少,且在非甾体药物中剂量最小。
主要代谢产物为苯环羟基化物。临床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2、芳基丙酸类
构效关系
芳基丙酸类药的羧基α位碳原子为手性原子,其对映异构体之间在生理活性、毒性、体内分布及代谢等方面均有差异。通常S-异构体的活性高于R-异构体,如萘普生S-异构体的活性比R-异构体强35倍,布洛芬S-异构体的活性比R-异构体强28倍,通常以光学S-异构体上市。但布洛芬的R-(-)-异构体在体内可转化为S-(+)-异构体,故使用时不必拆分,目前临床上使用消旋体。
布洛芬临床上使用消旋体。但已有S-(+)-布洛芬上市,剂量仅为消旋体的1/2。
代谢物包括对异丁基侧链的氧化(羟基化产物),进而羟基化产物进一步被氧化成羧酸代谢物。所有的代谢物均无活性。
萘普生:S-异构体活性是R-异构体的35倍,以S-异构体上市。
萘丁美酮(萘普酮):非酸性前体药,其本身无环氧酶抑制活性。小肠吸收后,经肝脏首关代谢为活性代谢物, 即原药6-甲氧基-2-萘乙酸。
依托度酸、氟比洛芬、酮洛芬(3位苯甲酰基布洛芬)、洛索洛芬(前药。通过肝脏羰基还原酶迅速转化为活性反式醇代谢物)、非诺洛芬。
(二)非羧酸类
含潜在酸性药效团,作用于环氧酶-2。
1、昔康类
含有1,2-苯并噻嗪母核结构和烯醇潜在酸性药效团。
口诀:昔康类药是含有烯醇潜在酸性药效团和1,2-苯并噻嗪母核结构的非羧酸类非甾体抗炎药。
吡罗昔康:1,2-苯并噻嗪结构,含烯醇型羟基药效团,第一个上市。
美洛昔康:吡罗昔康分子中的芳杂环N-(2-吡啶基)被5-甲基-N-(2-噻唑基)替代产物。
依索昔康、替诺昔康、氯诺昔康。
[单选题]布洛芬通常以外消旋体上市,其原因是()。
A.布洛芬R-异构体的毒性较小
B.布洛芬R-异构体在体内会转化为S-异构体
C.布洛芬S-异构体化学性质不稳定
D.布洛芬S-异构体与R-异构体在体内可产生协同性和互补性作用
E.布洛芬S-异构体在体内比R-异构体易被同工酶CYP3A4羟基化失活,体内清除率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布洛芬的结构特点和体内转化。在体内无效的R-(-)-布洛芬在酶的催化下,通过形成辅酶A硫酯中间体,发生构型逆转,可转变为S-(+)-布洛芬,而且布洛芬在消化道滞留的时间越长,其S:R的比值就越大,故通常布洛芬以外消旋形式应用。
2、昔布类:选择性COX-2抑制药。
COX-1是结构酶,空间狭小,存在于肠、胃道、肾等大多数组织中,通过促进PG及血栓烷A2的合成,保护胃肠道黏膜、调节肾脏血流和促进血小板聚集等内环境稳定;因此抑制COX-1会导致胃肠道副作用。
COX-2是诱导酶,空间宽阔,在大多数正常组织中通常检测不到,炎症部位COX-2由炎症介质诱导产生,促进PG的合成,介导疼痛、发热和炎症等反应。因此选择性COX-2抑制药能避免药物对胃肠道的副作用。
传统非甾体抗炎药作用于COX-1和COX-2。在产生抗炎作用的同时,由于抑制COX-1而产生胃肠道黏膜伤害作用;COX-2抑制药抗炎作用强,胃肠道副作用小,但由于打破正常情况下TXA2和PGI2的平衡状态,而产生心血管事件。
依据COX-2和COX-1的空间差异,设计出二芳基杂环类COX-2选择性抑制药塞来昔布和罗非昔布。
[共享答案题]
A.吲哚美辛
B.萘普生
C.舒林酸
D.萘丁美酮
E.布洛芬
单选题为前体药物,经肝脏代谢为6-甲氧基-2-萘乙酸后产生活性,对环氧合酶-2有选择性抑制作用的药物是()。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非甾体抗炎药的代谢产物。选项中属于前药的有舒林酸和萘丁美酮两个药物;其中舒林酸结构中含有亚砜结构,代谢成硫醚后有活性;萘丁美酮含有丁酮结构,代谢成芳基乙酸结构才发挥活性,萘丁美酮在体内对环氧酶-2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
[单选题]为前体药物,体内经肝脏代谢,分子中的甲亚砜基还原成甲硫基后,才能产生生物活性的药物是()。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非甾体抗炎药的代谢产物。选项中属于前药的有舒林酸和萘丁美酮两个药物;其中舒林酸结构中含有亚砜结构,代谢成硫醚后有活性;萘丁美酮含有丁酮结构,代谢成芳基乙酸结构才发挥活性,萘丁美酮在体内对环氧酶-2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
希望以上内容能为大家带来帮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历年真题】【模拟试题】【复习指导】【在线课程】相关科目练习及视频讲解,您还可以下载手机APP【来学宝典】,轻轻松松-随时随地学起来!预祝大家顺利通过考试!
合肥良学教育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合肥良学教育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一个打磨自己的过程,希望小编整理的资料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点击进入>>>>合肥良学教育—未来因学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