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资格初级中药师《中药药剂学》考点练习题:乳浊液型药剂
2023年03月07日 来源:来学网为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小编搜集整理了卫生资格初级中药师《中药药剂学》考点练习题,供各位考生参考!
1.乳浊液中分散相乳液合并,且与连续相分离成不相混溶的两层液体的现象称为
A、絮凝
B、乳析
C、破裂
D、分层
E、转相
参考答案: C
题目解析:破裂:乳剂中液滴聚集后乳化膜破裂,液滴合并,并与分散介质分离成不相混溶的两层。导致乳剂破裂的主要原因是乳化剂的稳定性被破坏。
2.A、絮凝
B、酸败
C、破裂
D、分层
E、转相
第1题O/W型乳剂转成W/O型乳剂或出现相反的变化
参考答案: E
题目解析:转相:系指由于某些条件的变化而使乳剂类型改变的现象,主要由乳化剂的性质改变引起。
第2题乳剂中液滴聚集后乳化膜破裂,液滴合并,并与分散介质分离成不相混溶的两层
参考答案: C
题目解析:破裂:乳剂中液滴聚集后乳化膜破裂,液滴合并,并与分散介质分离成不相混溶的两层。导致乳剂破裂的主要原因是乳化剂的稳定性被破坏。
3.乳剂放置后,有时出现乳滴逐渐聚集在上层或下层的现象称为
A、絮凝
B、乳剂败坏
C、破裂
D、转相
E、分层
参考答案: E
题目解析:分层:系指乳剂放置后出现的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的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之间存在密度差异。分层的乳剂经振摇后可恢复分散状态。减小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之间的密度差,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都可以减慢分层速度。
4.A、3~8
B、15~18
C、13~16
D、8~16
E、7~9
第1题W/O型乳化剂的HLA值
参考答案: A
题目解析:O/W型乳剂基质的软膏由油相、水相和乳化剂(HLA值为8~16),以及保湿剂、防腐剂等附加剂组成;W/O型乳剂基质的软膏由油相、水相和乳化剂(HLA值为3~8),以及防腐剂等附加剂组成,由于外相为油相,不需添加保湿剂。采用乳化法制备。制备时,应根据组方中药物、乳化剂和附加剂的脂溶性或水溶性,分为油相或水相,分别加热熔融,混合时一般采取内相加至外相的方法,边加边搅拌,至乳化完全,放冷即得。
第2题润湿剂的HLA值
参考答案: E
题目解析:疏水性药物制备混悬液时,必须加入润湿剂以利于分散。常用的润湿剂为甘油、乙醇,以及HLA值为7~9的表面活性剂。
5.A、新生皂法
B、两相交替加入法
C、机械法
D、湿胶法
E、干胶法
第1题将油相加至含乳化剂的水相中,用力研磨使成初乳,再稀释至全量,混匀的制备方法是
参考答案: D
第2题采用乳匀机、胶体磨、超声波乳化装置制备乳剂的方法是
参考答案: C
第3题经搅拌或振摇使两相界面生成乳化剂,制成乳剂的方法是
参考答案: A
题目解析:乳浊液型药剂的制法
(1)干胶法:系指将水相加至含乳化剂的油相中,用力研磨使成初乳,再稀释至全量,混匀的制备方法。
(2)湿胶法:系指将油相加至含乳化剂的水相中,用力研磨使成初乳,再稀释至全量,混匀的制备方法。
(3)新生皂法:系指经搅拌或振摇使两相界面生成乳化剂,制成乳剂的方法,例如石灰擦剂的制备。
(4)两相交替加入法:系指向乳化剂中每次少量交替加入油或水,边加边搅拌,制成乳剂的方法。
(5)机械法:系指采用乳匀机、胶体磨、超声波乳化装置制备乳剂的方法。
6.A、絮凝
B、酸败
C、破裂
D、分层
E、转相
第1题乳剂受外界因素作用,使体系中油或乳化剂发生变质的现象
参考答案: B
题目解析:酸败:系指乳剂受外界因素(光、热、空气等)或微生物作用,使体系中油或乳化剂发生变质的现象。通常可加入抗氧剂以防止氧化变质,加入防腐剂以抑制微生物生长。
第2题乳滴聚集成团但保持乳滴的完整分散体而不呈现合并现象
参考答案: A
题目解析:絮凝:系指分散相的液滴发生可逆的聚集现象。絮凝的产生与分散相液滴表面电荷的减少有关,乳剂中加入电解质或离子型乳化剂均可能影响液滴带电荷情况。同时絮凝与乳剂的黏度、流变性等因素也有密切关系。
7.A、机械法
B、干胶法
C、湿胶法
D、新生皂法
E、两相交替加入法
第1题将油相、水相、乳化剂混合后应用乳化机械所提供的强大乳化能而制成乳剂的制备方法
参考答案: A
题目解析:机械法:系指采用乳匀机、胶体磨、超声波乳化装置制备乳剂的方法。用机械法乳化,一般可不考虑混合次序。
第2题将水相加至含乳化剂的油相中,用力研磨使成初乳,再稀释至全量,混匀的制备方法
参考答案: B
题目解析:干胶法:系指将水相加至含乳化剂的油相中,用力研磨使成初乳,再稀释至全量,混匀的制备方法。应掌握初乳中油、水、胶的比例,乳化植物油时一般为4:2:1,乳化挥发油时为2:2:1,乳化液状石蜡时为3:2:1
3.不属于潜溶性混合溶剂的组成成分的是
A、甘油
B、乙醇
C、聚乙二醇400
D、丙二醇
E、丙酮
参考答案: E
题目解析:有时溶质在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要比在各单一溶剂中的溶解度大,这种现象称为潜溶性,具有潜溶性的混合溶剂称为潜溶剂。具有潜溶性的混合溶剂常由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400等与水组成。
4.正确论述了混悬性液体药剂的是
A、毒性小的药物不宜制成混悬液,但剂量小的药物可以
B、混悬液的制备方法有机械法和溶解法
C、混悬性液体药剂属于动力学稳定体系
D、混悬性液体药剂属于热力学稳定体系
E、混悬性液体药剂也包括难溶性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粉末状物或粒状物,临用时加水振摇分散成液体的药剂
参考答案: E
题目解析:液体药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制剂,也包括干混悬剂,即难溶性固体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粉末状或颗粒状,用时加水振摇即可分散成混悬液。混悬微粒粒径一般:为0.5~10μm,小者可为0.1μm,大者可为50μm或更大。分散介质大多为水,也可用植物油。
适宜制成混悬液的药物有:难溶性药物或药物使用剂量超过其溶解度但需制成液体制剂供临床使用;两种溶液混合时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固体微粒;欲使药物发挥长效作用者,为安全用药,毒性药物或小剂量药物不宜制成混悬液使用。混悬液服用前应摇匀以确保服用剂量的准确。
5.A、高分子溶液
B、溶液剂
C、溶胶
D、混悬液
E、乳浊液
第1题为非均相液体制剂,毒性药物或小剂量药物不宜采用
参考答案: D
题目解析:混悬液型药剂特点
液体药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制剂,也包括干混悬剂,即难溶性固体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粉末状或颗粒状,临用时加水振摇即可分散成混悬液。混悬微粒粒径一般:为0.5~10μm,小者可为0.1μm,大者可为50μm或更大。分散介质大多为水,也可用植物油。
适宜制成混悬液的药物有:难溶性药物或药物使用剂量超过其溶解度但需制成液体制剂供临床使用;两种溶液混合时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固体微粒;欲使药物发挥长效作用者,为安全用药,毒性药物或小剂量药物不宜制成混悬液使用。混悬液服用前应摇匀以确保服用剂量的准确。
第2题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容易产生分层、絮凝、破裂等现象
参考答案: E
题目解析:乳浊液型药剂是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经乳化制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的液体药剂,又称为乳剂。分散相以细小液滴(粒径大多在0.1~100μm之间)的形式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分散相又称为不连续相或内相,分散介质又称为连续相或外相。
乳剂由水相、油相和乳化剂组成。常用乳剂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当水相为外相,油相为内相时,形成的乳剂称为水包油(0/W)型;当油相为外相,水相为内相时,形成的乳剂称为油包水(W/O)型。
6.常用混悬型液体药剂的附加剂不包括
A、助悬剂
B、润湿剂
C、乳化剂
D、絮凝剂
E、反絮凝剂
参考答案: C
题目解析:混悬液型药剂的常用附加剂
混悬液的稳定剂在分散体系中可起润湿、助悬、絮凝或反絮凝作用。常用的稳定剂分为以下几类:
1.润湿剂
疏水性药物制备混悬液时,必须加入润湿剂以利于分散。常用的润湿剂为甘油、乙醇,以及HLA值为7~9的表面活性剂。
2.助悬剂
助悬剂能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从而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助悬剂还能被药物微粒吸附在其表面形成机械性或电性保护膜,防止微粒间互相聚集或产生晶型转变。
常用的助悬剂有:①低分子助悬剂,如甘油、糖浆等。②高分子助悬剂,有天然的与合成的两大类。常用的天然高分子助悬剂有:阿拉伯胶浆,用量5%-15%;西黄蓍胶浆,用量0.5%-1%;琼脂胶浆,用量0.3%~0.5%;此外,尚有海藻酸钠、白及胶、果胶等胶浆。常用的合成高分子助悬剂有: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乙基纤维素、聚维酮、聚乙烯醇等高分子溶液。一般用量为0.1%-1%,性质稳定。③硅酸类,如胶体二氧化硅、硅酸铝、硅皂土等。④触变胶,例如2%硬脂酸铝在植物油中形成触变胶。
3.絮凝剂与反絮凝剂
由于混悬剂微粒荷电,电荷的排斥力阻碍了微粒聚集。加入适量的电解质可使混悬微粒ZDtE电位降低到一定程度,微粒形成疏松的絮状聚集体,使混悬剂处于稳定状态。形成絮状聚集体的过程称为絮凝,所加入的电解质称为絮凝剂。絮凝沉降物经振摇又可恢复均匀的混悬状态。
若加入电解质后使ZDtE电位升高,阻碍微粒之间的碰撞聚集,此过程称为反絮凝,起反絮凝作用的电解质称为反絮凝剂,适宜的反絮凝体系也能提高混悬剂的稳定性。
同一电解质因用量不同,可起絮凝作用或反絮凝作用,如枸橼酸盐、枸橼酸氢盐、酒石酸盐、酒石酸氢盐、磷酸盐和一些氯化物等。
7.炉甘石洗剂的制备方法是
A、蒸馏法
B、沉降法
C、分散法
D、化学凝聚法
E、物理凝聚法
参考答案: C
题目解析:炉甘石洗剂方中甘油为润湿剂,甘油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同为助悬剂。采用分散法制备。
合肥良学教育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合肥良学教育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一个打磨自己的过程,希望小编整理的资料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点击进入>>>>合肥良学教育—未来因学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