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

1870. A煤矿于2007年3月建成投产,设计生产能力100万吨/年,经改造后,2013年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200万吨/年。2018年产煤210万吨。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8m³/t;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35m³/min;掘进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为3.5m³/min;采煤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为4m³/min。 2018年1月7日零点班,A煤矿当班出勤33人。带班安全副总张某组织召开班前会,安全检查工柴某布置工作任务。一组由班长赵某带领5人到+53m水平1202采煤工作面集中溜子道翻修“抬棚”后的第一架工字钢棚;一组6人到+53m水平1202采煤工作面集中溜子道铺下水管;一组7人到+30m水平右二层回风巷拉底。 23时50分,张某、柴某、赵某等人一起乘斜井人车入井。到达翻修地点后,赵某安排工人先把上一班翻棚留下煤、矸装车运走,运完后开始翻修第一架工字钢棚。张某向赵某安排了施工顺序,简单说明注意事项后就离开了。赵某观察顶板,发现三岔口处“抬棚”的4根“窜梁”完好,但“窜梁”下无加强支护,于是他安排工人先在“窜梁”下靠煤帮600mm的位置打了3根单体液压支柱。 随后,赵某安排工人把工字钢棚与“抬棚”中间顶板的金属网剪开,从顶板大约放出半吨的煤、矸,然后带领工人挂金属网。1时45分左右,张某回到翻修作业地点,发现“抬棚”上顶板比较破碎,有冒顶的危险,于是要求赵某继续加强支护,之后又离开了作业地点。 张某走后,赵某安排工人继续作业,在要翻修的工字钢棚和“抬棚”之间准备用一架工字钢棚作为临时支护,临时支护先用单体液压支柱临时支撑,再用工字钢棚腿支撑。打完单体液压支柱后,赵某在集中溜子道右帮侧挖棚腿窝子,工人闫某扶工字钢的棚腿,工人刘某、王某在“抬棚”底下作业。此时,黄某去工作面拿金属网,宋某去风门方向找钎子,两人刚离开三岔口两三米远,就听到一声巨响,发现三岔口已经被顶板下来的煤、矸冒严了。 事故发生后,在事故现场附近风门处的安全检查工柴某喊来安全副总张某,张某赶到事故地点查看后,回到+30m轨道巷向调度室打电话说:“井下冒顶埋人了,通知矿长下井救援”。打完电话后张某赶回+53m水平集中溜子道和柴某等人使用千斤顶、液压剪等工具一起将腿部被煤、矸埋住的闫某拉了出来,随后和其他工人一起组织救援。 区安监局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向区人民政府汇报,区人民政府启动《区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成立以区长为组长的应急救援指挥部,迅速调集区救护队到达事故现场进行救援,按照应急救援指挥部安排,5时15分,救护队开始清货搜寻失踪人员,16时30分,失踪人员全部找到,事故共造成3人死亡,1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358万元。
1871. 2009年5月4日零点班,二掘队跟班副队长韩某安排班长高某等6人在21141下顺槽掘进,班长高某打好三个炮眼,放炮员武某装药,起爆药卷位于炮眼底部。按照程序执行了“一炮三检”和“三人联锁”放炮制度,班长高某检查放炮地点支架后,瓦检员检查掘进面风流中瓦斯浓度为0.39%,和放炮员一起撤到距前头75米的警戒线外,派人警戒,进行拉炮。炮声响后,紧跟着又有一声炮响,第二声没有第一声响亮(分析为瓦斯爆燃),紧跟着有白色烟雾从前头涌出。待炮烟吹散后,放炮员、瓦检员、班长进去检查,走了30m左右,看见有明火,副队长韩某去安全躲避硐用电话向调度室汇报,其他人员使用灭火器和水管直接灭火。 3点40分矿调度室接到井下21141下顺槽着火的汇报,值班副总经理立即通知了矿领导及救护队、公司调度室等有关单位。总经理立即组织启动了公司一级救援预案,成立了抢险救灾指挥部。 同时,井下带班的安全副总经理兼安检部经理崔某和安检部副经理王某得到调度电话通知后迅速赶到现场,继续指挥现场直接灭火。在灭火过程中,巷道顶部的火被扑灭时,从巷道帮部向外喷出火焰,帮部的火被扑灭,火焰又从巷道顶部喷出,造成了6人烧伤。现场灭火十分困难,为了确保现场人员安全,避免事故扩大,安全副总经理崔某命令全部人员撤出现场,并安排安检部副经理王某再次向矿调度室做了汇报。 救护队5点47分左右进入灾区,使用干粉灭火器和水直接灭火。因巷道使用金属网、双抗布罩顶,瓦斯被双抗布隔着,不能直接扑灭火源。救护队正在距迎头2m处灭火时,身后10m左右巷道大断面处(U型钢和矿工钢交界处)的顶部、两帮突然喷出火焰(时间大约6:00左右)。由于瓦斯燃烧,火势越来越大,巷道一氧化碳浓度超过3000PPm,瓦斯浓度达到1.5%,烟雾越来越浓,巷道能见度约3m,救护队未能控制住火势。此时如果继续直接灭火,很可能造成救护队员伤亡,扩大灾情,救护队决定撤出灾区,直接灭火失败。 在救护队汇报无法采取直接灭火后,抢险救灾指挥部研究灭火方案。7:45分,向调度汇报。8:35,救护队到达主焦矿。12:25,救护队用风机把干粉灭火剂吹到火区灭火,仍然无法控制火势。16:00,救灾指挥部决定人员全部升井,井下全部停电。5月5日17:40,救护队下井打密闭墙。5月8日8:00,救护队构筑隔爆墙封闭火区,然后向火区内注水灭火,消除火源。5月13日注水到预定位置,八点班救护队启封密闭,并组织排水。 事故共造成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48万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防治瓦斯积聚与超限的措施有哪些? 2.煤层瓦斯含量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3.简述火区密闭的原则。 4.根据《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说明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5.简述对烧伤人员的急救措施。
1872. 2013年4月5日A煤矿2名工人在装煤的过程中,突然听见上方“轰”的一声响,看见四号上山距掘进工作面2m位置左帮煤壁上有水冲出,9人立即往外跑,从主井安全升井,6人撤离不及时被困井下。在103运输巷、二采区下山和避难硐室作业的21人听到流水声后,其中18人安全升井,3人撤离不及时被困井下。 至此,中班登记下井的41人中,有3人实际未入井,29人安全升井,9人被困井下。事故发生后,煤矿立即向县有关部门进行了报告。 事故发生后,县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相关人员即时赶赴事故现场并成立抢险指挥部,部署抢险救援及善后处置工作。按照指挥部制定抢险方案,在保证井下排水的同时,救援队伍有序开展堵塞巷道清理,及时搜救被困人员。 4月6日6时,搜救人员在103回风巷清理巷道时发现第1名遇难人员;4月8日6时10分,搜救人员将在103通风上山距103运输巷52m处发现3名被困人员安全救助升井,直至4月17日23时10分,最后1名被困人员尸体被找到。至此井下被困的9人中,3人成功获救,6人遇难。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防治水工作总体要求是什么? 2.防治老空水应解决的问题? 3.煤矿采掘工作面遇到哪些情况必须进行探放水工作? 4.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煤矿防治水细则)的通知》(煤安监调查[2018]14号),请阐述煤矿防治水“三专”“两探”的内容。
1873. 1月12日8时30分,连采队队长张某主持召开班前会,当班副队长屈某和班长李某安排具体工作,连采队当班出勤26人。当班任务是在506连采面三支巷回采3个采硐,并进行运输、放顶、支护等工作,然后在二区掘进。 9时14分,当班人员先后从副平硐乘车入井。约9时45分到达506连采面,在三支巷组织回采。连采队队长张某现场安排完工作后,于10时36分升井。 13时50分,连采队开始放炮强制放顶,放炮结束后,班长李某和3名爆破工升井办理火工品退库手续。完成退库手续后,班长李某带领1名爆破工再次入井到506连采面作业。 16时24分,主平硐驱动机房胶带机司机发现主平硐口有黑烟喷出,电话汇报值班调度员王某。王某立即查看,发现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和通讯联络系统中506连采工作面信号中断,于是立即通知连采队队长张某查明情况。张某安排蔡某驾车入井查看,蔡某约16时40分从副平硐入井,沿506回风巷向工作面前行,在506回风巷约700米处,追上驾驶第6趟入井的C09号运煤车的余某,二人均感到巷道内粉尘大、能见度极差,呼吸困难。二人停车熄火,弃车升井。 16时25分,井下带班矿领导杨某发现507综采工作面风流逆转,粉尘较大,电话汇报调度室后,到506连采面查看情况,发现506回风巷有2处密闭墙损坏,烟尘较大,于17时18分将情况汇报调度室。 17时35分,总工程师屠某到506连采工作面进风巷查看情况后汇报调度室:506连采面进风巷烟尘大、无法进入、情况不明。 17时40分,矿调度室请示矿长后,通知井下所有作业人员撤离。 经核对全矿当班入井87人,66人安全升井,连采队有21人被困井下。 18时25分,煤矿矿长向应急管理部门电话报告了事故,并请求救援。接到报告后,市启动煤矿重大事故抢险救灾应急预案,指挥市矿山救护队立即出动。 12日19时40分,到达的救护队分两组开展救援工作,一组11人从副井进入,前进至506连采面进风巷50m左右,陆续发现19名遇难者,接近506连采面时因听到工作面方向有顶板垮落声,为防止次生事故发生,随即返回升井。另一组9人从512运输顺槽进入,前进到506回风巷发现1名遇难者,接近506连采面时工作面方向有顶板垮落声,随即升井。 13日4时15分,救护队入井侦察,在连采机右侧发现1名遇难者,至此506连采面21名遇难人员全部找到。 事后调查,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为506连采工作面和开采保安煤柱工作面采空区及与之连通的老空区顶板大面积垮落,老空区气体压入与老空区连通的巷道内,扬起巷道内沉积的煤尘,弥漫506连采面,并达到爆炸浓度,在三支巷中部处于怠速状态下的无MA标志非防爆C17运煤车产生火花,点燃煤尘,发生爆炸,造成人员伤亡。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煤尘爆炸事故产生的条件。 2.该企业编制的专项应急预案应包括哪些内容。 3.根据《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简述A煤矿注册安全工程师应当参与的安全生产工作有哪些? 4.简述此次事故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
1874. 某煤矿地表平坦,平均海拔305m,只有3号煤层一个可采煤层,煤层底板标高-220到-260m,平均普氏系数f为1.6(简称f=1.6),平均开采厚度为4.5m。工作面直接顶为泥岩或粉砂岩,平均厚度3.2m,f=2;基本顶为中砂岩,平均厚度18.9m,f=5.5;基本顶之上为平均厚度4m的砂质页岩和泥岩互层,f=2.5;再上为平均厚度30m的砂砾岩,f=7。直接底为平均厚度1.6m的泥岩,其下为平均厚度9m的细砂岩。该矿目前正在开采21303工作面,工作面采长270m。该工作面北部是21301采空区,南部是正在准备中的21305工作面,西侧为二采区,东侧为一采区的3条上山。采掘工作面位置关系见下图。21303工作面安装了微震监测系统、应力在线监测系统、支架压力在线监测系统和地音监测系统,采用钻屑法进行监测。因顶板有淋水,工作面两巷留设了0.3m的底煤。 [2580_23.gif] 2019年7月5日,21303工作面开始回采,至8月16日工作面已经推进300m,8月10-16日,微震监测能量时间频次从每天12次增加到46次,总能量增幅3倍以上,煤矿没有采取任何措施。8月17日夜班2时15分采煤机正在机头割煤,工作面突然出现连续煤炮,当班班长和安监员决定停止生产撤出人员,在人员撤离过程中,工作面突然发生巨大声响和震动,15名工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其中1名工人在21303工作面运输巷转载机过桥处受伤,5根肋骨骨折。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875. D煤矿井田面积17.9km^2,矿井核定生产能力3.0Mt/a,采用平硐、斜井联合开拓,有2#、3#两个可采煤层,均为容易自燃煤层,平均厚度分别为3.5m、6.8m,2#煤层与3#煤层间距20m,矿井属于低瓦斯矿井,煤尘具有爆炸性。矿井划分为两水平,两翼式开采,中央并列式通风。目前只开采二水平东翼3#煤层采区,布置有3210综采工作面,另有一处封闭火区。该水平正常温22~24°C,正常水温18~20°C。 近2个月来,该煤矿开展了多次封闭火区观测,火区空气温度稳定在25°C,出水温度稳定在20°C,一氧化碳浓度稳定在0.002%,乙烯浓度稳定在0.0001%,氧气浓度稳定在4.5%。3210综采工作面采用放项煤开采,工作面斜长210m、割煤高度3.0m,工作面走向长度3590m,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煤炭、无轨防爆胶轮车运送人员和物料,工作面上部有2#煤层采空区。 2019年8月10日,3210综采工作面开始回采。9月20日,综采工作面两巷压力变大,出现底鼓现象,距工作面端头80m处,回风巷有30m底鼓严重,工作面推进速度缓慢。9月23日早班,综采队安排8人在3210综采工作面回风巷拉底。11:10工作面瓦检员检测到工作面回风隅角一氧化碳浓度达97ppm,经进一步检查发现,距工作面回风隅角75m处顶板较大面积冒落,一氧化碳浓度达115ppm,瓦斯浓度为0.37%。瓦检员立即向调度室和带班领导进行了汇报。带班领导安排回风巷拉底作业人员立即撤离作业现场。11:30根据矿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安排,工作人员采取了向冒落处煤层注水灭火、在工作面进风隅角设置风障、适当增加工作面风量等措施,以降低工作面一氧化碳浓度和瓦斯浓度。13:20工作面着火点处理完毕,一氧化碳浓度逐渐降低到允许值以下。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列出该煤矿应安装一氧化碳传感器的位置。 2.判断3#煤层二采区封闭火区能否启封并说明理由。 3.列出3210综采工作面防治自然发火应配备的防灭火设施装备。 4.列出3210综采工作面宜采用的预防性灌方法。 5.若3210综采工作面火灾进一步发展,列出可能采用增加工作面风量的情形。
1876. D煤矿采用井工开采方式,设计生产能力450×10^4t/A。服务年限35年,煤矿证照齐全,2003年10月1日正式投产。该煤矿井下有2个综采工作面、5个掘进工作面。矿井开采的煤层已探明上部岩层中有2个含水层,开采煤层周边有采空区和废弃井巷,属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但仍未按规定对采空区进行探放水。 2010年4月25日13时,当班工人在井下21311掘进工作面作业时,发现巷道局部有“冒汗”、淋水、淋水量逐渐增大、巷道发生片帮等透水征兆。当班技术员勘查现场后,判断错误,安排继续作业。15时10分,21311掘进工作面发生了老空水透水事故。当班瓦检员听到有异常响声,并看到有约20cm高的水从21311掘进巷道向外流出,且巷道中煤尘飞扬,瓦检员立即向地面调度室进行了汇报。调度员立即通知井下所有作业人员升井,并向上级有关部门进行了汇报。事发时,井下有作业人员185人,紧急升井101人。经3天奋力救援,59人获救。事故导致21人死亡、4人失踪。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D矿应制定哪些综合防治水措施? 3.D矿在开采过程中,已知的矿井水害水源主要有哪些? 4.21311掘进工作面出现巷道局部透水征兆时,应采取哪些处理措施? 5.D矿掘进工作面执行探放水作业时,主要应落实好哪些探放水措施?
1877. 某煤矿属于水文地质类型复杂的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5Mt/a。该矿只有13号煤层一个可采煤层,平均厚度7m,埋深240~385m,倾角0°~5°,属于全区稳定可采煤层。该煤层上部岩层有含水层,无冲击地压倾向性。 2017年4月1日,矿井开始沿井田边界施工13201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巷道沿底板掘进,宽4.8m,高3.8m。经调查邻近矿井为已经废弃的封闭老窑,开采图纸等资料不详,该矿制定了探放水措施,但在生产过程中并未严格按规定进行探放水作业。 4月28日19时30分,当班工人在13201工作面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作业时,发现迎头附近出现雾气,煤帮出现淋水且淋水量不断增大,局部出现掉渣、片帮等现象。20时05分,该矿生产技术部副部长到该工作面巡查,但未作任何安排便自行离开。当班工人继续进行掘进作业。21时40分,13201工作面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迎头发生透水事故。21时45分,当班瓦检员第二次巡检行至该巷道口时,听到异常响声,看到风筒摆动、巷道底板积水不断增加,马上向矿调度室汇报。矿调度员立即通知井下所有人员升井,同时向矿领导进行了汇报。经统计,当班井下作业人员158人,紧急升井153人,事故共造成5人死亡。 事故调查发现: ①安全管理比较混乱。 ②防治水技术管理仅由一名机电专业的助理工程师负责。 ③除掘进迎头附近区域外,13201工作面回风顺槽与邻近矿井采空区之间的煤柱宽度为21-25m。 ④13201回风顺槽邻近矿井采空区积水量达425600m^3,水头压力达0.4MPa。 ⑤13号煤的抗拉强度为0.3MPa. 根据事故调查结论,政府相关部门要求该矿深刻吸取教训,严格遵循煤矿防治水工作原则,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防治水细则》相关规定,对存在问题或隐患进行整改。 【注】防隔水煤(岩)柱计算公式 L=0.5KM(3p/Kρ)1/2 式中: L——煤柱留设的宽度,m; K——安全系数,一般取2~5,本题取5; M——煤层的厚度或者采高(取大值),m; P——实际水头值,Mpa; Kρ——煤的抗拉强度,Mpa。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列出煤矿防治水工作应坚持的“十六字”原则。 2.简述13201工作面回风顺槽探放水钻孔布置应考虑的参数。 3.指出13201工作面回风顺槽防治老空积水应监测的内容。 4.判断13201工作面回风顺槽与邻近矿井采空区之间21~25m的煤柱是否安全,并计算说明。 5.提出防治13201工作面透水事故应采取的措施。
1878. 某矿开采单一煤层的冲击地压矿井,各类证照齐全。该矿明确了各级负责人的冲击地压防治职责,编制了冲击地压事故应急预案,且每年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制定了冲击地压防治安全技术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培训制度、事故报告制度等。 该矿2211采煤工作面为孤岛工作面,开采深度448~460m,倾斜长度180m,走向长度1000m,与两侧采空区之间设计留有30m宽的煤柱,煤层伪顶为0.2~3m的炭质页岩,直接顶为5.2~14.9m的灰色粉砂岩,基本顶为19.3~70.4m的中粗砂岩,局部发育有断层。该工作面回风巷在掘进至657m接近前方断层时,发生一起冲击地压事故,导致该工作面回风巷590~630m处底鼓、冒顶严重。当班出勤的15名员工中,6人被困掘进工作面附近,其余9人撤离至安全地点。事故发生后,煤矿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护队下井救援。经过24h全力抢救,被困人员全部脱险,除放炮员左腿胫骨骨折外,其他人员均未受伤。 为吸取本次事故教训,该矿以《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为依据,重新编制了防冲设计,加强了冲击危险性预测、监测工作,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区域与局部防冲措施,完善了防冲管理制度和安全防护措施。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提出煤矿主要负责人、总工程师和其他负责人在防治煤矿冲击地压工作中的职责分工。 2.列出此次冲击地压事故发生的客观影响因素。 3.列出冲击地压矿井的冲击危险性监测方法。 4.分别列出适合于该矿的区域与局部防冲措施。 5.列出2211工作面冲击地压安全防护措施的内容。
1879. 某井工煤矿采用平硐——斜井开拓方式,机械抽出式通风,其中主、副井为平硐,回风井为斜井;矿井有一个可采煤层:经鉴定,矿井为低瓦斯矿井,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开采煤层自燃倾向性类别为容易自燃。 矿井开采原煤由主平硐运至地面后经皮带走廊送入选煤厂,洗选后的精煤送入 5000t 储煤仓。井下的矸石由矿车从平硐运出后,用矸石山绞车提升运至翻矸架排放。矿井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和两个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采用综采工艺,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通风方式为U型通风;掘进工作面采用综掘工艺,锚杆支护,局部通风机通风;采掘工作面均安装有防尘管路、洒水降尘装置和隔爆水棚。 该煤矿配备了经安全培训合格的矿长、总工程师、安全副矿长、生产副矿长、机电副矿长、通防副总工程师等管理人员,设置有安全科等安全管理机构,建有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编制有完整的事故应急预案。近年来,由于安全管理到位,生产状况良好,井下未发生伤亡事故。但 2017 年 10 月 8 日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该矿员工甲在骑车上班途中闯红灯与正常行驶的车辆相撞,造成重伤骨折。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列出皮带走廊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2.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判断员工甲是否应被认定为工伤,并列出应视同工伤的情形。 3.列出矿井煤尘爆炸应急预案编制的程序。 4.列出矿长的安全管理职责。
1880. B煤矿生产能力0.6Mt/A。采用立井单水平上山开拓方式,水平大巷标高为-357m,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式,回采工艺为综合机械化开采,现有1个生产采区、1个采煤工作面和2个掘进1工作面。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抽出式,总进风量5705m^3/min,总回风量5900m^3/min,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23.1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13.7m^3/t,井下有移动瓦斯抽放泵3台、瓦斯传感器20台,对井下采掘工作面及硐室进行监测监控。2018年7月份该煤矿采用了主要通风机性能鉴定。三采区3321回风巷掘进工作面采用煤电钻打眼、耙斗装载机出煤、锚杆支护顶板、对旋式局部通风机供风。 2018年9月13日早班,3321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当班出勤10人,便携式瓦检仪显示掘进工作面迎头甲烷浓度为0.1%。12:00左右,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跟班电工检查发现局部通风机烧坏,将情况报告队长后去掘进工作面检修耙斗装载机开关,队长通过调度室通知机电区更换局部通风机。15:00跟班电工检修完耙斗装载机开关后未紧固防爆面螺栓,也未将检修情况跟中班人员交接便升井。下午掘进队中班出勤9人,队长安排任务为继续正常掘进,中班人员进入作业地点未进行安全确认即送电开始掘进作业。16:30机电区将局部通风机运至掘进工作面风机安装地点,接电发现更换后的局部通风机不能正常运转。18:00左右该工作面发生爆炸事故,掘进工作面9人全部遇难,装载机被掀翻,耙斗装载机开关烧焦,电缆信号被扯断,装载机开关及巷道壁上无煤尘焦疤。经查验斯监测记录,掘进工作面事故前瓦斯浓度达到6%。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B煤矿的瓦斯等级并说明理由。 2.分析B煤矿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3.列出B煤矿主要通风机性能鉴定内容。 4.简述B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