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学网)患者男,32岁,教师,江西上饶人,因“发热 10+d”来诊。10d前患者开始出现发热,体温 37.2~39.6℃,伴畏寒、乏力、头晕,热退后头 晕消失。在当地医院应用头孢曲松、利巴韦林( 病毒唑)治疗无效。有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病 史1年余,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近1年余未曾出 外旅游。查体:T38.3℃;皮肤、巩膜中度黄染 ,口腔未见白斑,颈软,未见肝掌、蜘蛛痣,全 身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软,无 压痛、反跳痛,肝未及,脾肋下1.5cm,移动性 浊音(+);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 正常;布鲁津斯基征(-),克尼格征(-), 病理反射未引出。肝功能:Alb23.1g/L, Glob36.6g/L,ALT43U/L,AST63U/L,CHE812U/L ,TBil81μmol/L,DBil41μmol/L,γ-GT47U/L ,PT26.4s;HBV-DNA:低于检测限;乙型肝炎五 项:HBsAg(+)、HBeAg(+)和HBcAb(+) ,余阴性。
- 此时应进行的检查是
- 根据脑脊液检查结果,考虑发热的原因是( 提示脑脊液:压力200cmHO,无色,清亮, WBC40/μl,N0.68,L0.30,氯化物118mmol/L( 120~130mmol/L),葡萄糖0.8mmol/L(2.5~ 4.4mmol/L),蛋白0.99g/L(0.20~0.45g/L) 。)
- 若考虑感染,感染的部位可能是
- 为初步确定发热原因,需要进行的检查包括
D. (来学网)腹腔积液检查(常规、生化、一般细菌培养 )
- 结合该病例,针对病原体的最佳治疗方案是
B. (来学网)二性霉素B、氟康唑、5-氟胞嘧啶联合治疗
- 此时发热原因最可能是
- 结合入院后抗生素治疗和体温变化之间的关 系,患者住院以来前后2次发热原因若是一元的 ,最有可能引起发热的原因是(提示考虑并发二重感染(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 ),予氟康唑200mg静脉滴注治疗,次日体温明 显减退,治疗3d体温正常,应用氟康唑5d后停药 。患者自觉腹胀、乏力也明显缓解。继续护肝、 利尿、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17d后体温再次上 升,可达39.0℃以上,且腹胀、乏力再现,并有 加重趋势。血常规:Hb80g/L,RBC2.11×10 12/L ,WBC3.6×10 9/L,N0.81,L0.04, PLT39×10 9/L。肝功能:Alb46.8g/L, Glob26.2g/L,ALT31U/L,AST46U/L,CHE841U/L ,TBil99μmol/L,DBil54μmol/L,γ-GT24U/L ,PT31.3s。腹腔积液常规:黄色,清,WBC56/ μl,李凡他试验(-)。腹腔积液蛋白定量: 4.0g/L。仍然考虑可能是腹腔内一般细菌感染, 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7d,仍有高热。停药2d ,体温无变化。胸部CT:正常。)
- 为了客观评估病情,应做的进一步检查是
- 初步考虑发热的原因是
- 为进一步明确发热原因,应立即进行的检查 是
- 初步治疗措施是(提示腹腔积液常规:黄色 ,清,WBC79/μl,李凡他试验(-)。腹腔积液 蛋白定量:4.2g/L。血常规:Hb83g,RBC2.16× 10/L,WBC4.7×10/L,N0.70,L0.29 ,PLT45×10/L。血培养:无细菌生长 。B型超声:肝硬化,脾大,腹腔积液,双肾、 输尿管及后腹膜未见明显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