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过敏性紫癜又称亨-舒综合征(HSP),是一种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全身性血管炎综合征。以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及血尿、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因病理】
1.病因与发病机制 导致本病发生的因素较多,但直接致病因素尚难确定,可能涉及的病因有:①感染:细菌和病毒感染是引起本病最常见的原因。细菌感染尤以链球菌所致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病毒感染最常见为微小病毒、风疹病毒、水痘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此外寄生虫感染也为本病的较常见原因。②食物:主要有鱼、虾、蟹、蛋、牛奶等。③药物:常用的如青霉素、链霉素、各种磺胺类、解热镇痛以及镇静剂等。④其他:如植物花粉、昆虫咬伤、预防接种、寒冷等因素也是发病诱因之一。
上述各种因素对特异性体质具有致敏作用,导致B淋巴细胞克隆活化,产生大量抗体,主要为IgA(少量为IgG、IgM),引起自身免疫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大量的IgA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壁上,损伤小动脉和毛细血管,进而引起广泛的毛细血管炎,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导致皮下组织、黏膜及内脏器官出血及水肿。
2.病理 全身性白细胞碎裂性小血管炎是本病基本病变。皮肤小血管周围有多形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细胞浸润,浆液及红细胞外渗以致间质水肿,毛细血管及。肾小球血管壁上有大量IgA沉积和少量补体及其他免疫反应物沉积。在常见病变部位(胃肠道、关节滑膜、肾脏、中枢神经系统)均可见毛细血管、小动脉、小静脉炎症及局部水肿和纤维细胞肿胀,血管壁灶性坏死、纤维沉积。肾脏的病理变化轻重不一,多为局灶性肾小球病变,重者为增殖性肾炎伴新月体形成。荧光显微镜检查,肾小球毛细血管有膜性和广泛性增殖性改变,并可见IgA及颗粒纤维蛋白沉积。
【临床表现】
1.症状 发病一般较急,多数病儿在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一般在1~4周内渐呈现一组典型的临床综合征。也可早期表现为不规则发热、乏力、食欲减退、头痛、腹痛及关节疼痛等非特异性症状。
2.体征 皮肤紫癜病程中反复出现皮肤紫癜为本病特点。多见于下肢、臀部,部分累及上肢、躯干,面部少见。典型皮疹初为小型荨麻疹或紫红色斑丘疹,高出皮肤,此后红斑中心发生点状出血,颜色加深呈棕褐色,并可融合成片,压之不退色,重症患儿大片融合成大疱伴出血性坏死。皮疹无压痛,无痒或微痒,分批出现,新旧并存,呈对称性分布。一般1~2周消退,不留痕迹,也可迁延数周或数月。有时发病早期手臂、足背、眼周、前额、头皮及会阴部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肿胀处可有压痛。
3.主要并发症
(1)消化道症状 约2/3患儿出现消化道症状。一般出现在皮疹发生1周以内。以脐周或下腹部绞痛伴呕吐为主。约半数病儿大便潜血试验阳性,部分病儿出现便血,甚至呕血。如果腹痛在皮肤症状之前出现,易被误诊为外科急腹症,甚至错行开腹手术。少数患儿可并发肠套叠、肠梗阻、肠穿孔及出血性小肠炎,需外科手术治疗。
(2)关节症状 近半数病例出现多发性大关节肿痛,以膝、踝受累多见,肘、腕次之,可单发也可多发,呈游走性、对称性,常反复发作,关节腔内为浆液性渗出积液,数日后消失,不留畸形。
(3)肾脏症状 30%~50%患儿出现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多在皮疹出现后2~4周出现,也可出现于皮疹消退后或疾病静止期。肾脏症状轻重不一,多数患儿出现血尿和蛋白尿,少数重症患儿伴浮肿及高血压,为紫癜性肾炎,少数呈肾病综合征表现。肾脏病变轻重与预后关系密切,多数病儿肾脏病变能完全恢复,约6%患儿在几年后发展为慢性肾炎,偶有发生急性肾衰竭,死于尿毒症。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外周血象 白细胞正常或增加,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升高;出血和凝血时间正常,血块收缩试验正常。部分患儿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血沉轻度增快。
2.尿常规 肾脏受累时可出现镜下血尿及蛋白尿,重症有肉眼血尿。
3.便常规 有消化道症状,如腹痛患儿,大便潜血试验可阳性。
4.免疫学检查 可有c反应蛋白阳性,抗"O"抗体效价增高。约半数病人IgA水平升高,IgG、IgM水平升高或正常。
5.其他 腹部超声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肠套叠;头颅MRI对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患儿可予确诊;肾脏症状较重和迁延患儿可行肾穿刺以了解病情,并给予相应治疗。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主要依靠典型的皮肤紫癜,或同时伴腹痛、便血、关节肿痛、肾损害等表现来进行诊断。
2.鉴别诊断 以单一症状起病的初期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皮肤、黏膜可见出血点及瘀斑,不高出皮肤,分布在全身各处,血小板计数减少,出血时间延长,骨髓中成熟巨核细胞减少。
(2)细菌感染 如脑膜炎双球菌菌血症、败血症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均可出现紫癜样皮疹,这些疾病的紫癜一开始即为瘀血斑,其中心部位可有坏死。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重,血培养阳性。
(3)急腹症 在皮疹出现前发生腹痛等症状应与急腹症鉴别。儿童期出现急性腹痛者,要考虑过敏性紫癜的可能,此时应仔细寻找典型皮肤紫癜,注意关节、腹部、肾脏的综合表现。
(4)肾脏症状 明显时应与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等相鉴别。
【治疗】
1.治疗原则 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主要采取支持和对症治疗。
2.治疗方法
(1)对症治疗 发热、关节痛可使用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剂;有腹痛时应用654-2、阿托品等解痉药物;有消化道症状时应限制粗糙饮食,大剂量维生素C、钙剂及抗组胺药可降低过敏反应强度,缓解部分病人腹痛症状;有大量出血时要考虑输血并禁食,可静脉滴注西咪替丁,每日20~40mg/kg,同时可试用安络血等止血药物以增加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性。
(2)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 激素的使用对缓解严重的血管神经水肿、关节痛、腹痛有效,但对皮肤紫癜及肾损害无效,也不能改善肾脏受累的发病率及病程或结局。一般采用短程用药,在急性发作症状明显时服用泼尼松,每日1~2mg/kg,1~2周,或甲基泼尼松龙,每日5~8mg/kg,分2次静滴,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停药。若并发肾炎且经激素治疗无效者,可考虑联合用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冲击或口服)或雷公藤总苷片以抑制严重免疫损伤,有利于保护残存肾功能。顽固病例可用抗凝药物、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联合治疗。 (3)抗凝治疗 本病可有纤维蛋白原沉积、血小板沉积及血管内凝血的表现,特别是紫癜性肾炎这种表现更为突出,因此,抗凝治疗非常重要。可选用:肝素,每次0.5~1mg/kg,第1日每隔8小时用1次,第2日每隔12小时用1次,以后每日用1次,皮下注射,连用7日;阿司匹林每日3~5mg/kg,每日1次口服;潘生丁每日2~3mg/kg,分次口服,可阻止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
【预防与调护】
1.预防
(1)注意寻找引起本病的各种原因,。去除过敏原。
(2)清除慢性感染灶,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2.调护
(1)急性期或出血量多时,宜卧床休息,限制患儿活动,消除紧张情绪。
(2)密切观察腹痛、腹泻、黑便及关节疼痛、肿胀情况。
(3)发病期间饮食宜清淡,适当增加含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菠萝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