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学网)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处理
正确答案:
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是老鼠。预防出热的根本措施是灭鼠。搞好环境卫生和室内卫生,清除垃圾,消灭老鼠的栖息场所;做好食品保管工作,严防鼠类污染食物;做好个人防护和免疫预防的综合防制措施。发生疫情后的处置主要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采取控制措施。
1.针对传染源的控制措施 各级医疗机构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发现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的病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规定,城镇6h内、农村应于12h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暴发疫情后,应立即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逐级报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诊断为疑似、临床诊检、实验室确诊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应送传染病医院或设有传染病病房的医院隔离治疗;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应组织人员在24h内到达现场开展调查,制定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与传播。
2.针对传播途径的控制措施
(1)消毒:发热期患者的血液、排泄物、分泌物,患者的便器、衣被、餐饮具、生活用具,室内空气和污染食物等的消毒,可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应就地进行消毒后再做清洁处理;疫点室内、庭院,有鼠隐蔽、栖息场所的地面和杂物堆,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或0.5%过氧乙酸,按100~200ml/m喷洒消毒;发热期患者和疫鼠的排泄物、分泌物、血及其污染物污染的伤口,或被鼠咬伤的伤口,用0.5%碘伏消毒。
(2)灭鼠:在疫区应开展全方位灭鼠。搜集的鼠尸和染疫的实验动物,应就近火焚,或掩埋地下。
(3)灭螨:对疫区的野外工地、工棚、宿舍或高发病村,床铺草垫、地面、室外草丛、柴草堆等处采用有机磷杀虫剂药物灭螨。清除住地、施工场所的杂草,填平坑洼,增加日照,降低湿度,使其不适合螨的孳生繁殖。
(4)环境治理: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整治和改善环境卫生,包括个人卫生和居室卫生,勤洗衣物、被褥,加强室内日晒通风,保持干燥。清除鼠类栖息活动的隐蔽场所。为减少鼠食物和隐藏场所,畜牧养殖场所要勤起畜圈,勤换窝,用其杂物要经常保持清洁,及时堵塞鼠洞。要搞好建筑物防鼠设施建设,防止鼠类进入室内。
(5)其他措施:在灭鼠的同时,要防止鼠类排泄物的污染食品和餐具,剩余饭菜须加热或蒸煮后食用。鼠类动物的血液、排泄物及其污染的物品、鼠尸等,应及时消毒处理。
3.针对易感人群的保护措施
(1)应急预防接种:对暴发点内的高危人群实施应急预防接种,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统一组织下,根据不同型的疫区,进行Ⅰ型纯化疫苗或Ⅱ型疫苗或双价纯化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接种对象为青壮年,出血热家鼠型疫区居民及进入该地区人员,主要对象为16~60岁的人群。
(2)健康教育:利用各种媒体及途径,在发生暴发地区,开展出血热防病知识的宣传,增强群众防病和参与防治的意识;加强个人防护,不随意掏鼠洞,不接触老鼠,不吃可能被老鼠污染的食物,野外作业时注意防鼠等。
(3)加强个人防护:进入疫区调查的人员可按照二级防护要求做好个人防护,穿普通工作服、戴工作帽、外罩一层防护服、戴防护眼镜和防护口罩(离开污染区后更换),戴乳胶手套、穿鞋套。进行疫区灭鼠时,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和其排泄物,灭鼠后要随时收集鼠尸消毒焚烧或深埋。不坐卧草地或草堆。在流行较重地区,可使用药物预防螨类。
(4)积极开展日常的预防工作和疫点疫区的卫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