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学网)患者,男,33岁。因心悸、严重头痛、过度疲劳与不适,游走性肌肉关节痛,以及周围神经根神经症状而就医,自述患病6周,无缓解迹象。既往有过该症状。3个月前有过1次野营旅游,返回后2周,后腿上出现红疮,未曾被硬蜱叮咬过。红疮微微隆起,逐渐扩大形成片圆形皮损,外缘鲜红,中央呈退行性病变发热,直径大约5cm,约3周后消退。在皮损刚出现后,检测患者伯氏疏螺旋体抗体,结果呈阴性。本次住院检查,脑脊液中有淋巴细胞,没有发现中性粒细胞。
  1. 疑似诊断为
    A.
    (来学网)猩红热
    B.
    (来学网)恙虫病
    C.
    (来学网)麻疹
    D.
    (来学网)莱姆病
    E.
    (来学网)皮肤炭疽
  2. 下列可用于确诊的试验是
    A.
    (来学网)ELSA法检测病原体抗体的存在
    B.
    (来学网)在特殊培养基上分离培养该病原体
    C.
    (来学网)直接镜检
    D.
    (来学网)用凝集实验检测脑脊液或尿液中病原体抗原
    E.
    (来学网)通过皮肤试验检测患者对病原体产生的细胞免疫
  3. 该病可能感染的途径是
    A.
    (来学网)恙螨叮咬
    B.
    (来学网)接触传播
    C.
    (来学网)硬蜱叮咬
    D.
    (来学网)吸入含病原体的尘埃
    E.
    (来学网)鼠蚤叮咬
正确答案:
(1)D
(2)A
(3)C
答案解析:
(3)(1)患者的早期皮损是典型的人类慢性移行性红斑(ECM),其他症状是典型的莱姆病二期。患者的病史并不异常:①未曾被虫叮咬过,原因是莱姆病的传播媒介大多是硬蜱的若虫,若虫非常小(大约铅笔芯大),许多患者不会注意它,难以回忆起被虫叮咬过;②早期疏螺旋体的血清抗体为阴性,直到莱姆病一期晚期,即在慢性移行性红斑出现后2~4周,IgM抗体才形成,IgG抗体出现则更晚。皮损的特点与其他病原体感染症状明显不同。(2)由于伯氏疏螺旋体生长速度太慢,在莱姆病的整个病程中数量较少,因此直接镜检和分离培养一般不做,主要依靠血清学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用ELSA法检测血清中的非特异性鞭毛抗原的抗体,在莱姆病后的3周和6周出现最大值。但是,针对高特异性OspA、OspB等抗原的抗体一直到病程一期或更晚才出现。(3)莱姆病的传播媒介是鹿蜱。此蜱生活史可达2年以上,夏末时6条腿的幼虫孵出,秋季幼虫寄生于白足田鼠并具有传染性。来年春季,幼虫蜕皮成为8条腿的若虫,若虫寄生于人和田鼠,将伯氏疏螺旋体传播给宿主。夏末若虫再度蜕皮为成虫并寄生于白尾鹿和人体。成虫携带的伯氏疏螺旋体为若虫的2倍多。人被若虫或成虫叮咬均可感染,但被这些微小的若虫叮咬时不易被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