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某公司承接给水厂升级改造工程,其中新建容积10000m^3清水池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5、P8,底板厚650mm;垫层厚100mm,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15;底板下设抗拔混凝土灌注桩,直径φ800mm,满堂布置。桩基施工前,项目部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范围内地下管线迁移和保护工作,对作业班组进行了全员技术安全交底。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在吊运废弃的雨水管节时,操作人员不慎将管节下的燃气钢管兜住,起吊时钢管被拉裂,造成燃气泄漏,险些酿成重大安全事故。总监理工程师下达工程暂停指令,要求施工单位限期整改。
事件二:桩基首个验收批验收时,发现个别桩有如下施工质量缺陷。桩基顶面设计高程以下约1.0m范围混凝土不够密实,达不到设计强度。监理工程师要求项目部提出返修处理方案和预防措施。项目部获准的返修处理方案所附的桩头与杯口细部做法如图所示。
(来学网)
问题
1.指出事件一中项目部安全管理的主要缺失,并给出正确做法。
2.列出事件一整改与复工的程序。
3.分析事件二中桩基质量缺陷的主要成因,并给出预防措施。
4.依据桩头与杯口细部做法示意图给出返修处理步骤(请用文字叙述)。
正确答案:
1.(1)主要缺失:
①未对施工区域管线调查。
②未编制吊装方案、未进行试吊。
③未对危险性较大的吊运节点进行安全验收(或动态监控)。
(2)正确做法:
①应依据风险控制方案,对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部位(燃气管道)进行标识。
②正式吊装前进行试吊。
③对起吊作业进行旁站监控(或检查),设置专职安全员(或指挥人员)。
2.程序为项目部停工并提出整改措施(方案)→总监理工程师批准整改措施(方案)→验证整改措施(方案)→项目部提出复工申请→总监理工程师下达复工令。
3.造成桩基缺陷的主要原因:超灌高度不够、混凝土浮浆太多、孔内混凝土面测定不准。
预防措施:根据现场情况灌注混凝土超灌0.5~1m;桩顶10m内的混凝土应适当调整配合比,增大碎石含量;在灌注最后阶段,孔内混凝土面测定应采用硬杆筒式取样法。
4.(1)按照方案高程和坡度挖出桩头、形成杯口。
(2)凿除桩身(桩头)不密实部分,将剔出主筋清理。
(3)浇筑杯口混凝土垫层。
(4)安放垫块并绑扎底板钢筋。
(5)桩头主筋按设计要求弯曲并与底板上层钢筋焊接。
(6)混凝土浇筑并养护。
典型案例专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