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学网)某企业拟建设一个工业项目,基本数据如下:
1.建设期2年,运营期10年,建设投资3600万元,预计全部形成固定资产。
2.建设投资来源为自有资金和贷款,建设期每年贷款1000万元,年利率6%(按年计息),贷款合同约定运营期第1年按项目最大偿还能力还款,运营期第2~5年将未偿还贷款等额本息偿还。自有资金和贷款在建设期内均衡投入。
3.项目固定资产使用年限10年,残值率5%,直线法折旧。
4.流动资金250万元由自有资金,在运营期第1年投入。
5.运营期间正常年份的营业收入为1000万元(其中销项税额为170万元),经营成本为280万元(其中进项税额为40万元),增值税附加税税率为6%,所得税率为25%。
6.运营期第1年达到设计产能的80%,该年营业收入及其所含销项税额、经营成本及其所含进项税额均为正常年份80%,以后均达到设计生产能力。
假定建设投资中无可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
问题:
1.列示计算项目建设期贷款利息。
2.列示计算项目运营期第1年偿还的贷款本金和利息。(总成本费用以不含税费用计算)
3.列式计算项目运营期第2年偿还的贷款本息,并通过计算分析是否达到还款要求。(总成本费用按不含税计算)
4.分别计算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运营期第1年、第2年净现金流量。
(计算过程及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正确答案:
1.第1年利息=1000×6%/2=30.00(万元)
第2年利息=(1000+30+1000/2)×6%=91.80(万元)
建设期贷款利息=30.00+91.80=121.80(万元)
2.固定资产原值=3600+121.8=3721.80(万元)
年折旧=3721.80×(1-5%)/10=353.57(万元)
运营期第一年利息=2121.80×6%=127.31(万元)
运营期第1年的总成本费用=(280-40)×80%+353.57+127.31=672.88(万元)
运营期第1年的利润总额=(1000-170)×80%-(170-40)×80%×6%-672.88=-15.12(万元)
运营期第1年的利润为负值,是亏损年份,该年不计所得税。
运营期第1年的可偿还本金=353.57-15.12=338.45(万元)
运营期第1年的偿还利息=127.31(万元)
3.运营期第1年末贷款余额=2000+121.8-338.45=1783.35(万元)
运营期第2年利息=1783.35×6%=107.00(万元)
运营期2~5年等额本息偿还,已知P求A:
A=P×[i×(1+i)^n]/[(1+i)^n-1]=1783.35×[6%×(1+6%)^4]/[(1+6%)^4-1]=514.66(万元)
运营期第2年的偿还利息=107.00(万元)
运营期第2年的偿还本金=514.66-107.00=407.66(万元)
运营期第2年的总成本费用=(280-40)+353.57+107.00=700.57(万元)
运营期第2年的利润总额=(1000-170)-(170-40)×6%-700.57=121.63(万元)
第2年利润总额>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15.12万元),所以本年计取所得税。
运营期第2年应纳税所得额=121.63-15.12=106.51(万元)
运营期第2年的所得税=106.51×0.25=26.63(万元)
运营期第2年的净利润=121.63-26.63=95.00(万元)
运营期第2年可供还款的资金=95.00+353.57=448.57>本年应还的本金407.66,可满足还款要求。
4.运营期第1年按照最大偿还能力还款,且无建设期可抵扣进项税,因此运营期第一年的现金流量是流出的流动资金即为-250(万元)
或者
现金流量=1000×80%-(250+338.45+127.31+280×80%+(170-40)×80%+(170-40)×6%×80%)=800-1050=-250(万元)。
运营期第2年资本金现金流量表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现金流出=(营业收入(不含销项税额)+销项税额)-(借款本金偿还+借款利息支付+经营成本(不含进项税额)+进项税额+应纳增值税+增值税附加+所得税)=((1000-170)+170)-[407.66+107.00+(280-40)+40+(170-40)×(1+6%)+26.63]=40.9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