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挂牌泛滥现象
2019年01月08日 来源:来学网【背景链接】
在一些乡镇街道、村居社区,越来越多的牌子悬挂在基层单位的墙上、门上,大大小小动辄几十块。不少群众反映,这些地方只负责挂牌,却没有为百姓提供相应服务。“牌子满墙”成为基层治理铲除不尽的“野草”。
挂牌过泛过滥现象在基层到底有多严重,从以下两个案例可见一斑。一是在湖北省荆州市某村,2018年5月村委会墙上的86块各类标识牌和制度框拆掉了,只保留村支部、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党建评星晋级等4块。另一个则是据江西省一名县级干部称,在其挂点联系的某社区,只有5个工作人员,却挂了29块牌子。
【解读】
[提出观点]
虚头巴脑的牌子没必要再挂在基层单位的墙上,基层单位及工作人员只有从无谓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才能心无旁骛地高效做好各项本职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服务。
[综合分析]
必要性
很多牌子的确有“上墙”的必要。
一是标识基层单位的性质与功能,方便办事群众“对号入座”,开展有针对性的监督。
二是体现基层单位对部分关键工作的重视。
问题
泛滥的挂牌绝非表面上所看到的“无伤大雅”甚至“皆大欢喜”,这种新的形式主义危害颇深。
首先,这会让基层工作人员疲于应付,造成工作效率低下。仅有5个工作人员的社区却挂了29块牌子,一块牌子就代表要负责一个领域的工作,那这个社区的人均要负责将近6个领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眉毛胡子一把抓,可能导致所有工作都无法抓好,不仅牌子上的任务无法完成,连本职工作也被荒废了。
其次,这对基层单位的公信力也是一种消解。很多时候,牌子是挂在了墙上,但基层单位并没有具备“名副其实”的能力。这并非基层单位不愿作为,而是囿于人手有限、技术资金匮乏等客观因素,的确无能为力。但前来办事的群众不了解情况,他们只认挂在墙上的牌子。挂了牌子却无法提供相应服务,必然会引发群众的不满。
此外,“牌子满墙”还可能导致更大范围的形式主义,比如,为了在迎检及考核中拿高分,同级基层单位间形成攀比谁牌子多的不正之风。挂牌子成了应付各项检查的手段,而各项政策及任务并未因此真正在基层落地生根。
[对策措施]
一是要通过“并同类”“摘虚牌”等手段减少非必要牌子的数量。
二是要借助“互联网+政府”,提高行政效率与便捷程度,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合肥良学教育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合肥良学教育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一个打磨自己的过程,希望小编整理的资料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点击进入>>>>合肥良学教育—未来因学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