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某公司承建城区防洪排涝应急管道工程,受环境条件限制,其中一段管道位于城市主干路机动车道下,垂直穿越现状人行天桥,采用浅埋暗挖隧道形式;隧道开挖断面3.9m×3.35m,横断面布置图如下图所示。施工过程中,在沿线3座检查井位置施作工作竖井,井室平面尺寸长6.0m,宽5.0m。井室、隧道均为复合式衬砌结构,初期支护为钢格栅+钢筋网+喷射混凝土,二衬为模筑混凝土结构,衬层间设塑料板防水层。隧道穿越土层主要为砂层、粉质黏土层,无地下水。设计要求施工中对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天桥进行重点监测,并提出了变形控制值。
(来学网)
施工前,项目部编制了浅埋暗挖隧道下穿道路专项施工方案,拟在工作竖井位置占用部分机动车道,搭建临时设施,进行工作竖井施工和出土。施工安排各竖井同时施作,隧道相向开挖,以满足工期要求。施工区域,项目部采取了以下环保措施:
(1)对现场临时路面进行硬化,散装材料进行覆盖。
(2)临时堆土采用密目网进行覆盖。
(3)夜间施工进行露天焊接作业,控制好照明装置灯光亮度。
问题
1.根据上图分析隧道施工对周边环境可能产生的安全风险。
2.工作竖井施工前,项目部应向哪些部门申报、办理哪些报批手续?
3.给出下穿施工的重点监测项目,简述监测方式。
4.简述隧道相向开挖贯通施工的控制措施。
5.结合背景资料,补充项目部应采取的环保措施。
6.二衬层钢筋安装时,应对防水层采取哪些保护措施?
正确答案:
1.(1)隧道穿越土层自稳性差,易产生工作面坍塌进而造成路面塌陷,影响社会交通。
(2)隧道结构与人行天桥桩基结构间距小,施工扰动可能造成桩基承载能力降低,引起人行天桥变形超标,结构失稳,影响行人通行安全。
2.(1)向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申报交通导行方案、规划审批文件、设计文件等,办理临时占用道路和挖掘城市道路的报批手续。
(2)向道路管理部门申报下穿道路专项施工方案(经专家论证会通过)和应急预案。
(3)向城管部门申报办理渣土运输手续;向环保部门申报办理夜间施工手续。
3.重点监测项目有:路面沉降、路面隆起和路面裂缝;人行天桥墩柱沉降、墩柱倾斜、主梁变形。
监测方式:应实行施工监测和第三方监测,设专人现场巡视,发现险情及时报警。
4.精隧道贯通控制措施:贯通前,两个工作面间距应不小于2倍洞径且不小于10m,一端工作面应停止开挖、封闭,另一端进行贯通开挖;对隧道中线和高程进行复测(测量),及时纠偏。
5.(1)现场洒水降尘,大门口设置洗车池。
(2)外运土车要覆盖(封闭),出场冲洗。
(3)出场后土车减速慢行,沿路专人清扫。
(4)办理夜间施工手续并公告附近居民。
(5)夜间采取消声、吸声、隔声等降噪措施。
(6)控制灯光照射角度,电焊设置遮光棚。
6.(1)隔离措施:防水层与钢筋之间设置垫块。
(2)防刺穿措施:安装钢筋时,将钢筋头进行包裹。
(3)防灼伤防水板措施:焊接钢筋时在钢筋与防水层间用挡板隔开。
典型案例专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