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尿液常规检测

2020年01月07日 来源:来学网

尿液常规检测

  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kidney)

  输尿管(ureters)

  膀胱(bladder)

  前列腺(prostate)

  尿道(urethra)

  1.一般性状

  (1)尿量:

  【参考值】正常成人尿量为1000~2000ml/24h

  【临床意义】

  尿量增多:24小时尿量超过2500ml,称为多尿。①暂时性多尿:可见于水摄入过多、应用利尿剂和某些药物等;②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尿崩症等;③肾脏疾病等。

  尿量减少:尿量低于400ml/24h或17ml/h,称为少尿;而低于1OOml/24h,则称为无尿。

  ①肾前性少尿:休克、心衰、脱水及其他原因引起的有效血容量减少等;

  ②肾性少尿:各种肾脏实质性改变可导致少尿;

  ③肾后性少尿:结石、尿路狭窄、肿瘤压迫等。

  (2)尿液外观:正常新鲜尿液清澈透明,因食物、药物等影响,尿液可呈淡黄色或深黄色。

  ①血尿:每升尿液中含血量超过1ml,即可出现淡红色,称肉眼血尿。如尿液外观变化不明显,离心沉淀后,镜检时每高倍镜视野红细胞平均>3个,称为镜下血尿。血尿多见于泌尿系统炎症、结石、肿瘤、结核、外伤等,也可见于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②血红蛋白尿及肌红蛋白尿:尿液呈浓茶色、红葡萄酒色或酱油色。血红蛋白尿主要见于严重的血管内溶血,如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肌红蛋白尿常见于挤压综合征、缺血性肌坏死等。

  ③胆红素尿:尿液呈豆油样改变,振荡后出现黄色泡沫且不易消失,常见于阻塞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

  ④脓尿和菌尿: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⑤乳糜尿和脂肪尿:乳糜尿和乳糜血尿可见于丝虫病及肾周围淋巴管梗阻。脂肪尿见于脂肪挤压损伤、骨折和肾病综合征等。

  (3)尿液气味:尿液的气味主要来自尿液中的酸性物质。有机磷中毒者,尿带蒜臭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尿呈烂苹果味,苯丙酮尿症者尿有鼠臭味。

  (4)尿液酸碱度(pH):

  【参考值】pH约6.5,波动在4.5~8.0。

  【临床意义】

  尿pH降低:见于酸中毒、高热、痛风、糖尿病及口服氯化铵、维生素C等酸性药物。

  尿pH增高:见于碱中毒、尿潴留、膀胱炎、应用利尿剂、肾小管性酸中毒等。

  (5)尿液比重:在4℃条件下,尿液与同体积水的重量比

  【参考值】1.015~1.025,晨尿最高,一般大于1.020,婴幼儿尿比重偏低。

  【临床意义】

  尿比重增高:见于肾前性少尿、糖尿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尿比重降低:见于大量饮水、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肾小管间质疾病、尿崩症等。

  2.化学检查

  (1)尿蛋白:

  【参考值】尿蛋白定性试验阴性;定量试验O~80mg/24h。

  【临床意义】

  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定量试验超过150mg/24h尿时,称为蛋白尿。

  生理性蛋白尿:见于剧烈运动、发热、寒冷、精神紧张等。

  病理性蛋白尿:①肾小球性蛋白尿:常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②肾小管性蛋白尿:常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重金属(如汞、镉)中毒;③混合型蛋白尿:见于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④溢出性蛋白尿:见于溶血性贫血、挤压综合征等;⑤假性蛋白尿:见于膀胱炎、尿道炎、尿道出血等。

  (2)尿糖:

  【参考值】尿糖定性试验阴性,定量为0.56~5.Ommol/24h。

  【临床意义】

  血糖增高性糖尿:①糖尿病最为常见;②其他使血糖升高的内分泌疾病,如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肢端肥大症等均可出现糖尿,又称为继发性高血糖性糖尿;③其他:肝硬化、胰腺炎、胰腺癌等。

  血糖正常性糖尿:血糖浓度正常,由于肾阈值下降产生的糖尿,又称肾性糖尿,常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肾炎等。

  暂时性糖尿:①超过肾阈值的生理性糖尿,如短时间内摄入大量糖,或静注大量葡萄糖后;②应激性糖尿,见于强烈的精神刺激、颅脑外伤、急性脑血管疾病等疾病。

  假性糖尿:尿中很多物质具有还原性,如维生素C、尿酸、葡萄糖醛酸或一些随尿液排出的药物如异烟肼、链霉素、水杨酸、阿司匹林、黄连、大黄等,可使班氏定性试验出现假阳性反应。

  (3)尿酮体:

  β-羟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的总称。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

  糖尿病性酮尿:常伴有酮症酸中毒,酮尿是糖尿病性昏迷的前期指标。非糖尿病性酮尿:见于高热、严重呕吐、腹泻、长期饥饿、禁食、过分节食、妊娠剧吐、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

  (4)尿胆红素与尿胆原:

  【参考值】

  尿胆红素定性阴性,定量≤2mg/L;

  尿胆原定性为阴性或弱阳性,定量≤1Omg/L。

  【临床意义】

  尿胆红素增高见于:①急性黄疸性肝炎,阻塞性黄疸;②门脉周围炎,纤维化及药物所致的胆汁淤积;③先天性高胆红素血症等。尿胆原增高见于肝细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尿胆原减少见于阻塞性黄疸。

  3.尿沉渣显微镜检测

  定量尿沉渣分析板示意图

  每个计数区域有10个大方格,每个方格内又分9个小方格。每个大方格的底面积为1mm2,深度为0.1mm,容积为0.1μl,10个大方格的总容积为1.0μl。

  (1)细胞:

  1)红细胞:

  【参考值】玻片法平均0~3个/HP,定量检查0~5个/μl。

  【临床意义】

  尿沉渣镜检红细胞>3个/HP,称为镜下血尿。见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结石、泌尿系统肿瘤、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等。

  正常形态红细胞:双凹圆盘状,大小较一致

  均一性血尿

  非均一性血尿

  2)白细胞和脓细胞:

  【参考值】玻片法平均0~5个/HP,定量检查0~10个/μl。

  【临床意义】

  增多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肾结核、膀胱炎或尿道炎。

  正常形态白细胞

  3)上皮细胞:

  【临床意义】增多见于泌尿系感染。

  肾小管上皮细胞

  (2)管型:

  【临床意义】

  1)透明管型:偶见于健康人;剧烈运动、高热、心功能不全时,可见少量;肾实质病变时,明显增多。

  2)细胞管型:见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高热、金属(镉、汞、铋)中毒等。

  红细胞管型

  白细胞管型

  3)颗粒管型:见于慢性肾炎、急性肾炎后期等。

  4)脂肪管型: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急性发作、中毒性肾病等。

  5)蜡样管型:见于慢性肾炎晚期、肾衰竭等。提示有严重的肾小管变性坏死,预后不良。

  (3)结晶体:一般临床意义较小。若经常出现于新鲜尿中并伴有较多红细胞时,应怀疑有泌尿系结石的可能。

合肥良学教育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合肥良学教育

心之所往
来而学之

更多热门考试资讯,点击进入:合肥良学教育

在线视频学习,海量题库选择,点击进入:合肥良学教育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一个打磨自己的过程,希望小编整理的资料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点击进入>>>>合肥良学教育—未来因学而变

学习视频,在线题库、报考指南、成绩查询、行业热点等尽在合肥良学教育(点击进入)

最新资讯
获客广告

热门专题